服务电话 4000182939

我们的服务
VIS 形象 商标标志 样本画册 产品包装 海报招贴 活动策划 网站形象 商业摄影 展览展示 商业空间 地产推广 广告创意 专业印刷 影视广告
  1. Candomore Brand Design
  2. We are fully committed
  3. to the plane design arts of China.
  4. 山东干将莫邪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5. 山东省济南市龙奥北路奥龙观邸别墅 
  6. 垂询电话 4000182939
  7. 免费电话 4000182939
  8. 电子邮件 151712149@qq.com

合作媒体推荐

首页 > 最新动态 > 设计行业最新动态 > 在国际环境艺术节上的演讲,釜山,韩国
  

设计伦理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
演讲:顾群业
时间:2009年7月22日
地点:韩国釜山展览与会议中心(Bexco)

  尊敬的Lee You Sang教授,尊敬的各位设计师、艺术家朋友,非常高兴通过国际文化联合的平台跟大家交流,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设计伦理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

  分三个部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绿色”的设计原则以及重建设计伦理。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设计“以人为本”是设计界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或者说被普遍当作设计的一条原则。但我认为设计“以人为本”是一个有关人与自然的悖论,“以自然为本”在逻辑关系上能够涵盖“以人为本”,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表达“以人为本”原有的含义。

  设计“以人为本”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设计中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并且以此作为衡量设计结果的尺度。

  经济学的“以人为本”用来解决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人”的消费目的;设计界则用它表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安全、舒适与便利。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核心观点正是以“人”为中心。

  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西方哲学把自然放在了人的对立面,认为自然界中一切都要为人的利益服务,人是宇宙自然一切的中心。

  如果我们去总结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几个命题,那么,由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这句“人是万物的尺度”,必然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影响力从古希腊哲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后现代主义,而且被认为是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传统的源泉。

  正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生存逻辑,造就了西方的工业文明以及不断被纵容的消费文化。

  右面这副招贴设计作品,就是对设计“以人为本”的一个反思。

  事实上,人类在自然面前非常的渺小和柔弱。

  人类从属于自然,而自然并不从属于人类。

  从这个角度来讲,“以人为本”是有问题的。以“自然为本”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其实,“以自然为本”的价值理念在东方哲学体系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在东方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历来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辩证关系,即“天人合一”。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是宇宙中的“四大”之一,这“四大”是指:道,天,地,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什么是“自然”?中文字面的意思就是“本来就这样”。既没有为什么,也不是为了什么。
  这就是哲学,你问为什么,他回答说,本来就这样,没有为什么。

  所以,我们只能尊重万物的生存权利,遵循万物自身的本性和规律,当然可以辅助和促进自然的发展,但不能乱来。

  道家后期的庄子也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合为一体。

  所以说,人是“四大”里平等的一员,不能凌驾于地、天、道之上。也不应该成为“万物的尺度”。

  还是刚才那张图,既然“自然”在逻辑关系上涵盖了“人、地、天、道”,那么我们用“以自然为本”来扬弃“以人为本”,并不是说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再考虑人的舒适和便利了。事实上,以“自然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中国的艺术理论,有个词叫做“取法自然”。设计也应该是这样。这个图是中国的园林,跟西方的园林有很大的不同。

  “以自然为本”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表达“以人为本”的原有之义。而“按照人的尺度来设计”就显得自私狭隘。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扬弃和升华。

  下面是讲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中心”。这张图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人开始制造工具,改造自然。这是人对自然的第一次否定和超越。
  第二个阶段,人越来越“能”。出现工业文明,“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意识形态。
  第三个阶段,信息时代,人开始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类对自身独立意识的再否定和再超越。

  因此,“以自然为本”必将扬弃“以人为本”,进行“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超越。

  “绿色”的设计原则。

  包括这五个方面。

  “绿色设计” 的背景、本质和核心。

  它的核心内容,循环、减少、再利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但也存在一种风险:就是把“绿色设计”当成人类贪婪的遮羞布,或者说存在一个误区:为了“设计”而“设计”。设计“以人为本”,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指什么?其实是“消费者”!所谓的“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以消费者为本”,设计师和生产者的主要精力在哪里?都在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动机!研究消费动机,满足消费需求,是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消费者。我们的设计,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在“促进消费”?在这种环境下,会有真正的“绿色设计”吗?

  实际情况是,人们在热衷于“绿色设计”的同时,为实现“绿色”而付出了更高的技术成本和能源消耗。在某程度上,对绿色设计的盲目狂热还可能得不偿失。

  比如现在所倡导的绿色能源——太阳能,在表面看来没有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但太阳能相关技术的开发,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甚至太阳能系统的配套产品都会产生污染。例如废弃的太阳能蓄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其治理难度更大。只是很多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集中显现。奥巴马政府刚刚决定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力度,他是为了“绿色”吗?不,他只是为了引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了在新能源这块大蛋糕上划分到更大的一块利益。

  再比如,出于“绿色”的目的,人们把难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回收再利用”,制成各类化工塑料制品,结果,造成了“白色污染”。

  之后,发现了“白色污染”的严重性,又开始推广可降解的“绿色”材料。这个是上世纪90年代的资料,用可降解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结果发现生产过程污染严重,成本高,使用效果非常不理想。

  现在问题的是,“绿色”已经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利益”。而“绿色”只是为了得到“利益”的手段,披在“利益”外面的一件漂亮外衣。所以西美尔说,目标为手段所遮蔽,是所有较高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问题。

  “绿色设计”的观念仍然是建立在西方物质主义的消费文化基础上,单纯依靠所谓的技术进步或者设计师的努力,永远不可能走出“污染—治理—更为严重的污染”这个怪圈。

  一方面我们抱怨设计手段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又寄希望于新的设计来改变这种现状。
  这种两难困境使得人类在每一种新产品诞生的同时,就需要有更多的技术与发明来解决这种新产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绿色设计”的极致就是不要设计,但这显然走向了事情的反面。人活着就要消费,就要制造垃圾,而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过度消费的催化剂。因为设计要“以人为本”,要千方百计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奢侈品设计、过度包装等问题就无法避免。当然奢侈品设计开始打出环保、人道等旗号,现在奢侈品设计的口号是“在人道主义前提下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感”,我很怀疑。“绿色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沦为一种促销手段,或者用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噱头。

  插图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刁建中的《金缕玉衣2008》。他从多年收集的1万余张银行卡、充值卡和消费卡里挑选了1720块卡,仿照汉代出土文物“金缕玉衣”的样子,用铜线编织起来,我很喜欢这件作品。

  真正实现“绿色”,在设计方法的领域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向人类的思想领域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例如从人的观念入手,借助于我们东方哲学的智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改造人类审美的价值观念等。

  这是一位瑞典设计师的作品。他的原意是废物再利用,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情趣的作品。但是,如果仅仅为了满足浇花的功能,使用这个废弃的饮料瓶子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再制作这样一个喷嘴和把手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设计师的工作,为这个世界制造更多的垃圾。前面讲过,绿色设计的原则之一是“减少”。
  这又引出一个问题,设计师的工作到底是什么?设计一件产品?还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

  这个是获得最佳绿色设计奖的作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采用竹子作为外壳。这个设计的最大问题就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讲,并不是使用了天然材料就是“绿色设计”了,对于天然资源,还是应该节制使用。另外,竹子本身怕潮、怕虫咬,不耐热,而且强度不够,因此笔记本的设计者宣称他们的产品经过了“数道复杂工艺的处理”,使笔记本的外壳解决了受热变形以及褪色、磨损、虫蛀等问题。另外,竹子外壳和机身的结合也是个问题。因为竹子是有机材料,金属是无机材料,把它们粘合起来非常困难。设计者自己也承认还没有找到更好更稳定的接着剂与贴合方式。我觉得这种“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的精神,也有悖于“绿色”的原则。

  何塞·卢岑贝格认为“自然不可改良”。

  所以,实现“绿色设计”的根本途径,不是考虑通过什么方式去改造自然,而是首先要改造“人”自身的观念。

  因此我们呼吁设计伦理的规范。

  首先,“以自然为本”作为哲学意义上内省的思考,并不是绝对地否定 “以人为本”。而是为了摒弃设计实践过程中对物质性的一味追求,对动物性的一味满足和对个体性的一味迁就。
  我们提出“以自然为本”,不是为了“理论创新”,而是为了改变设计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其次,缺乏伦理意识的设计,已经沦为消费主义的帮凶,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断地进行“创新”,最终加剧生态恶化,给“卓越”的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伦理诉求当做设计创新的原点?不要一谈创新,就是新材料、新工艺。

  设计的指向是多元的,我们需要反省……

  >>> 点这里下载演讲PPT

  演讲文稿源自《对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两个观点的反思》:
  http://new.qqxq.net/blog/user1/36/archives/2008/1340.html





时间:2009-08-12 23:36:17来源:{dede:field.source/} 作者: 点击:
------分隔线----------------------------